【回首2024】岁月留痕 文化新声——2024年市博物馆宣传工作综述
信息来源: 武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24-12-29 08:58

2024年,武威市博物馆于文化传播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凭借一系列线上线下精彩纷呈的宣传活动,为古老的历史文化瑰宝注入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似灵动的风,轻轻拂过历史的长卷,唤醒了岁月深处的文化乐章,使其在时光的长河中悠悠回响。

线下活动:创新多元

武威市博物馆积极贯彻文化惠民理念,以创新多元的线下宣传活动,生动展现武威历史文化的魅力。宣传册、语音导览、打卡盖章、拍照打卡地、主题公交等特色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走进博物馆领略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精美的宣传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浓缩了馆内珍贵文物与历史脉络,为游客提供便携的文博导览,让游客在指尖翻阅间感受武威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他们了解博物馆的第一扇窗口。

便捷的语音导览服务,借助现代科技让文物“开口说话”。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便能聆听专业而生动的讲解,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无论在馆内还是在“云端”,您都能听到武博的声音。

打卡盖章是来博物馆不可缺少的环节,为博物馆之旅增添了互动性与趣味性。精心设计的特色印章,吸引了大批游客踊跃参与。集章过程不仅成为探索博物馆的独特动力,更让游客在互动中加深对文物与文化的记忆,成为他们带走的一份独特“文化纪念品”。盖章本上一个个精美的印记,记录下的是游客与博物馆的美好邂逅,也见证了文化传播的新形式。

拍照打卡地的设置,则巧妙地将文化与美学相结合。馆内独具匠心打造的多处古风场景、文化背景墙和人型立牌,为游客提供了绝佳的拍照背景。这些打卡照片不仅成为个人社交媒体上的亮点分享,更在无形中扩大了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与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前来感受其独特魅力。

武博主题公交车盛装登场,使馆藏瑰宝在城市中流动起来变身成为“移动的博物馆”穿梭于大街小巷,自然而然地融入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既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范围,也成为城市一道可移动的人文风景线。

线上活动:精彩纷呈

武威市博物馆立足本馆特色,积极顺应公众文化需求,依托丰富馆藏资源,多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展示和科普教育。

新媒体推广平台内容丰富、信息及时准确,成为连接观众与博物馆的纽带。“云端武博 线上展览”、“武博珍藏”、“把武博讲给你听”、“武博文创”、“跟着节气游武博”等宣传板块,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相结合,全面展示藏品和展览,持之以恒为观众呈上便捷贴心的文博线上服务。近一年我馆拍摄制作《武博珍藏》――周周讲文物系列视频50余期,同时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先后开展“龙腾盛世 博动陇原”、“网络中国节”、“我们的节日”、“新春新展启幕 共享文化盛宴”等主题线上视频40余个,直播20余场,累计在线观看人数2000万人次;携手多家媒体巨擘,连袂演绎直播华章,如4月26日与“大咖说”团队携手的“追忆古凉过往 解读河西历史”大型文博直播,观者如潮,达4.7万人次;5月16日参与腾讯直播活动“古物有灵 繁星出道”,人气爆棚,在线观看人数飙升至244万;9月5日抖音平台的“我是策展人 抖in博物馆”直播,更是吸睛无数,在线观看人次跃至44.3万高位。

2024年抖音播放总量为239万余次,点赞总量9.3万余次,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18.2万次。快手号视频总播放量31.2万次,总点赞量8万余次,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23.7万次。微信视频号总播放量14.1万次,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2.5万次。

积极借势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磅礴之力,全方位拓展宣传辐射半径,全力提升武博知名度与文化影响力。尤其是在年上半年,我馆多次被央视、中国新闻网、新华社、中国文物报、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观澜新闻、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广电总台等多家新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其中被国家级媒体平台报道12次、央视报道4次、省级媒体平台报道24次、市级媒体平台报道23次。

         

          

         

          



  

多方媒体平台报道扩大了武威市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武威市博物馆,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架起了文化传播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有助于公众更加便捷地获取文博信息和文化知识,让数字媒体赋能文化传播“扬帆出海”。

每一场线下活动的成功举办,每一次线上内容的精心推送,皆如岁月长河中奔腾翻涌的朵朵浪花,相互汇聚交融,凝聚成文化回响的磅礴力量,使得武威市博物馆在岁月的漫漫征程中,始终如一地以文化的熠熠清辉,温柔照亮世人探寻历史幽径、回溯文化本源的前行方向。

展望明日征程,武博定将秉持这份热忱与执着,深挖文化富矿,雕琢更具创意的宣传精品。我们笃信,随着宣传工作的持续深耕,武威市博物馆不仅是本地观众的精神原乡,更会成为四海宾朋的向往之地。期待2025年,岁月留痕化作基石,文化新声聚成洪流,交织共鸣,回响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