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蓝釉瓷盂
信息来源:
武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25-01-16 17:20
在中华瓷器的璀璨星河中,清代蓝釉宛如一颗遗世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泽。它承载着时代的精湛技艺与审美意趣,于今时今日,仍能透过历史的尘埃,向我们诉说往昔的故事。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清代蓝釉瓷盂。敛口,丰肩,鼓腹,平底,内白釉,外蓝釉,底无釉,旋坯痕明显,釉色莹润,器型规整。为国家三级文物,现馆藏于武威市博物馆。
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绚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蓝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最早见于唐三彩,宋代钧窑以天蓝釉为主色调,元代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清时又烧成了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色釉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主要作为文房用品中的水盂,用于盛水以供研墨、洗笔等;也有部分作为生活中的盛器或陈设器使用。其独特的蓝釉工艺、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纹饰,反映了清代制瓷业的高超水平。
它们不仅是一件瓷器,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浓缩了清代政治、经济、文化风貌。随着岁月流逝,其存世量渐稀,愈发凸显珍贵,让后世之人感受到清代瓷艺巅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