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24年文物工作,系统部署了2025年重点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通报了2024年全省文物工作开展情况,先后十余次肯定我市文物工作,可谓亮点不断,成绩斐然。
通报指出“武威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学习《文物保护法》,听取全市文物、长城保护工作汇报,并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高规格召开,市委主要领导在分会场参加视频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相继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研究部署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安排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先后3次听取全市文物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保护组织领导不断加强。
通报指出“武威市聚焦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部署,项目谋划精准。”2024年,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共争取文保资金4700余万元,实施文庙数字化利用、乌鞘岭长城修缮等10个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凉州段、古浪段建设进展顺利。吐谷浑王族墓葬区保护开发利用项目和天梯山石窟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库,预算资金共计1.74亿元。
通报指出“武威市凉州会盟纪念馆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武威市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4年,全市11家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游客330万人次,同比增长47%,举办临时展览30个,开展文物“四进”、研学等社教活动400余场次,城区博物馆持续推出“夜游”服务,得到央视、新华网等央媒宣传报道。市西夏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晋级国家三级馆,市雷台汉文化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通报指出“武威市文物部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严格项目审查工作的通知》。”“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保护检察监督‘回头看’成效显著。”2024年,文物部门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不断深化部门协作,联合市检察院开展长城保护检察监督“回头看”,联合市住建局开展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违法违规专项治理等专项行动6次。统筹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统一监管制度,我局出具文物保护意见函50余份,切实从源头上杜绝了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报指出“武威市凉州区在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员补助经费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1600元。”我市是文物资源大市,现有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36处,汉明长城共计629公里,聘用业余文保员协助开展田野文物日常巡查管护工作,有效打通文物保护“最后一公里”。2024年,全市有547名业余文保员协助开展巡护工作,各级财政落实补助经费合计130万元。
通报指出“武威市聚焦文物安全风险,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清单化管理,并实现动态清零。”“武威市凉州区实施长城重点点段安防工程,在62.3公里长城沿线已完成23个高点位和18个低点位摄像头安装,并落实运转经费。”“武威市借助无人机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检查。”2024年,各级文博单位积极开展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文物安全检查制度,全市未发生任何文物安全事故,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凉州区争取800万元发改部门资金集中对53公里长城设置防护围栏,“三位一体”的文物安全防护工作不断深入。召开全市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年度联席会议,进一步健全完善群防群治的文物安全新格局。
......
下一步,武威市文物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强烈的感恩之心、深厚的爱戴之情、饱满的奋斗之志,推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逐步变为现实图景。一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研究我市在文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条逐项列出问题清单,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改落实。二要找准工作路径,深刻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重点支持方向,立足事业发展实际,谋划凝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三要坚持正确方向,扛牢新的文化使命,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