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独特内涵
2月27日上午,由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武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武威考古学堂”第十四期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本次讲座以“凉州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独特内涵”为主题,特邀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元辉担任主讲,吸引了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博物馆及相关文化单位的数十名专业人员参与,共同探寻凉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李元辉,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长期致力于凉州文化研究与传播。学术成果丰硕,独著、合著有《话说五凉》《汗血宝马》《古诗词中的凉州》《诗文话天马故里》等书籍,参与撰稿《凉州文化概览》《五凉名儒》《武威历代进士录》《武威历史文化研究》等,在《甘肃日报》“甘肃史话”栏目发表专版文章10篇,并在《陇右文博》《民主协商报》《发展》《新丝路》等省级报刊杂志发表历史文化类文章一百余篇。主持完成甘肃省社科院单列课题3项,参与完成《李铭汉故居》《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布展大纲撰写工作。先后在甘肃省农家书屋培训班、甘肃省总工会第七批劳动模范启动会、武威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及部门单位、街道学校开展凉州文化宣讲60余场。2022年荣获武威市第二届“天马工匠”荣誉称号。 讲座中,李元辉首先以“什么是凉州文化”引入,系统梳理了凉州文化的历史脉络,并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剖析指出,凉州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不仅是中西文明交流的枢纽,更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中心。从先秦两汉至明清时期,凉州文化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多元文明,形成了涵盖历史、地理、艺术、民俗等多维度的独特内涵。 李元辉特别强调,凉州文化的精髓在于其“交汇与创新”。他以凉州美食文化为例,阐释了农牧文化在凉州的交融与发展;通过诗词典籍中的凉州意象,展现了其文化符号的深远影响。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听众积极提问,李元辉结合自身学术研究经验,详细解答了史料在学术研究中的运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在引证史料时要多方验证,避免孤证立论。现场讨论热烈,学术火花频现,为凉州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讲座通过深度解读凉州文化,不仅为文博工作者提供了学术参考,更深化了凉州文化研究与弘扬的责任共识,同时促进了凉州文化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与会单位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交流合作,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凉州文化的千年瑰宝,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