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漆葫芦
信息来源: 武威市博物馆 发布日期: 2025-03-21 20:55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漆木器的创制与革新始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考古发掘证实,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便已将漆艺与木器制造完美融合,河南殷墟出土的髹漆木棺残片,其纹饰之精美、工艺之精湛,已显露出漆木器制作的成熟技艺。迄至汉代,漆木器的发展更是迎来鼎盛。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汉代漆葫芦,1975年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墓群出土,植物葫芦为胎。通体髹漆纹饰。以深棕色为底,朱红色单线弦纹和复线弦纹为主,中间夹以朱红色虚线纹、斜线纹和白色宽弦纹。其种类、造型和使用方式能直观反映汉代不同阶层的生活场景、日常习俗与礼仪规范,如漆制的饮食器具、梳妆用品等,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实物依据。

匠人们以杉木、梓木为骨,辅以麻布、丝绸为胎,经数十道髹漆、打磨工序,制成的漆耳杯、漆奁等器具,不仅质地轻盈、坚固耐用、纹样繁复。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相较于青铜器的厚重、陶器的易碎,漆木器以其独特的柔韧性与装饰性,迅速风靡于贵族阶层的日常生活,成为汉代物质文化与工艺美学的杰出代表,深刻影响了后世漆木工艺的发展脉络。